近,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江苏泰州市主办“2018第三届增材制造(3D打印)产业创新峰会”上,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就增材制造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讨论. 与会者一致认为,要实现增材制造新旧产业融合发展,需要立足于现有产业基.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指出,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,市场潜力巨大,力争到2020年年收入超过200亿元,年均增速在30%以上. 然而,当前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、军工和医疗等高壁垒领域,对于消费市场而言还未能产生更多丰富应用. 因此,部门需要引导和加强产、学、研融合,推动技术推广应用,实现增材制造产业生产企业和用户需求对接。
要实现增材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和升级,一方面需要扩大其应用范围与深度,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;另一方面,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,为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,如项目孵化、知识产权、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. 此外,还需推动增材制造产业集聚,打通产业上下游对接通道,促进产业融通发展,并培育增材制造产业文化.
目前,集中打印管理系统国内消费市场对增材制造认识和应用仍不足,这需要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推广。另外,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成高昂且费用也较高,这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,也影响了增材制造推广应用. 此外,金属材料种类还不够多,物理能不稳定,部分材料仍需依赖进口,价格较高,制约了我国3D打印技术应用.
尽管3D打印在制造复杂物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但其打印出来物体需要组装,材料不能自我修复,物体也不能自适应变形。在这方面,4D打印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。然而,目前4D打印仍存在一些核心技术问题需要突破,但随着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,这些技术难题也将逐步解决.
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勃生建议,未来应加强增材制造分领域技术、产业和应用领域研讨交流,搭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平台,加强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,共同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. 同时,集中打印管理系统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,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,进一步提升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竞争力.
通过加强产学研融合,推动增材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和升级;解决消费市场对增材制造认知问题和金属材料供应问题;探索和突破4D打印技术难题;加强产业交流与对接,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,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. 。